一體式全程自養脫氮工藝(CANON)是在厭氧氨氧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工藝,該工藝將亞硝化與厭氧氨氧化耦合于同一個反應器中,相比傳統工藝,無需碳源且曝氣量和污泥產量也較低。據統計,全球厭氧氨氧化的實際工程已達110多個,采用CANON工藝形式的占88%,主要用于污泥厭氧消化脫水液、垃圾滲濾液和高氨氮工業廢水的脫氮處理。
污水處理主流厭氧氨氧化工藝應用的難點是氨氧化菌(AOB)、厭氧氨氧化菌(AnAOB)的富集和亞硝酸鹽氧化菌(NOB)的抑制。在側流系統中,通常利用低溶解氧(DO)濃度實現NOB的抑制,但是對于氨氮濃度較低的城市污水系統,AOB的生長速率低于NOB,當DO濃度太低時,AOB的活性和氨氮的轉化率受到影響,并且長期運行后NOB能夠適應較低的DO環境。而采用間歇曝氣可以使NOB的代謝活動在曝氣開始后出現一定時間的滯后,因此更容易實現短程硝化。
目前針對主流厭氧氨氧化工藝間歇曝氣的研究大都采用SBR反應器,而實際工程中連續流反應器應用更為廣泛。相關研究表明,利用懸浮填料載體培養微生物的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MBBR),在AOB和AnAOB的持留方面具有顯著優勢,而且可以連續運行,降低了運行的難度?;诖耍P者采用連續流懸浮載體CANON反應器,以低氨氮濃度廢水為研究對象,考察了不同曝氣方式下,工藝的脫氮效果、微生物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結構特征,旨在為主流厭氧氨氧化工藝的穩定運行提供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裝置
試驗采用上流式完全混合反應器(見圖1),其有效容積為32L(內部直徑為30cm,高為45cm),材質為不銹鋼。反應器采用機械調速攪拌器,曝氣裝置包括空氣泵和砂芯曝氣盤,曝氣量通過轉子流量計控制,依靠加熱棒保持水溫,進水由蠕動泵控制,曝氣時間通過時間繼電器控制。反應器內裝填懸浮載體填料(SPR-1型),填料外形尺寸為D25mm×10cm,比表面積為450m2/m3。
1.2 試驗用水與接種污泥
試驗用水為自配水,以(NH4)2SO4作為氮源,NH4+-N濃度為40~60mg/L。以NaHCO3來調節堿度,按照HCO3-與NH4+-N的質量比為1.0~1.5投加。其他成分包括:KH2PO4為2.7mg/L、MgSO4·7H2O為30mg/L、CaCl2為13.6mg/L、微量元素Ⅰ為1mL/L、微量元素Ⅱ為1mL/L。微量元素Ⅰ儲備液的成分:EDTA為5000mg/L、FeSO4為5000mg/L。微量元素Ⅱ儲備液的成分:EDTA為15000mg/L、ZnSO4·7H2O為430mg/L、CoCl2·6H2O為240mg/L、MnCl2·4H2O為990mg/L、CuSO4·5H2O為250mg/L、Na2MoO4·2H2O為220mg/L、NiCl2·6H2O為190mg/L、Na2SeO4·10H2O為210mg/L。
反應器所用的填料來源于處理高氨氮濃度廢水的CANON反應器,該反應器已經穩定運行了373d,進水NH4+-N濃度為360~430mg/L,采用連續曝氣的方式,DO濃度為1.0~1.5mg/L,氮的容積負荷平均為0.6kg/(m3·d)。
1.3 試驗參數與運行工況
反應器水力停留時間(HRT)為12h,填料填充率為40%,不考慮溫度的影響,控制反應器內部水溫為(30.1±2.2)℃,pH為7.0~8.5。試驗分為7個階段,階段Ⅰ為連續曝氣,階段Ⅱ~Ⅶ為間歇曝氣,調整DO濃度與曝氣時間/非曝氣時間的分布,各階段運行參數見表1。由于采用間歇曝氣時,系統DO一直處于變化狀態,本試驗所述的DO為曝氣階段末期,系統能達到的最高DO值。各階段具體運行參數見表1。
1.4 AOB、NOB和AnAOB活性測定
參照文獻測定AOB、NOB和AnAOB活性。取600mL填料(堆積體積)放入燒杯中,加入50mg/L的NH4+-N和10mg/L的NO2--N作為底物。將燒杯放入電動攪拌恒溫槽內,控制溫度為(30.1±0.4)℃。試驗開始后,連續曝氣,控制反應體系內的DO濃度為6.0mg/L左右。每隔10min從系統中吸取30mL水樣,測定水樣中NH4+-N和NO3--N濃度,反應時間為90min。測定AnAOB活性時,加入30mg/L的NH4+-N和40mg/L的NO2--N作為底物,用高純氮吹脫以保證厭氧環境,每15min取水樣測定NH4+-N和NO2--N濃度,反應時間為150min。氮素含量測定結束以后,將填料在103~105℃環境下烘干2h,置于干燥器內直至填料質量恒定。按式(1)~(3)計算填料中AOB活性、NOB活性和AnAOB活性。
式中:Δρ(NH4+-N)為NH4+-N質量的變化量,mg;Δρ(NO3--N)為NO3--N質量的變化量,mg;Δρ(NH4+-N+NO2--N)為NH4+-N與NO2--N質量和的變化量,mg;Δt為反應時間,h;M為填料干質量,mg;max為NH4+-N質量對時間線性擬合的最大斜率;max為NO3--N質量對時間線性擬合的最大斜率;max為NH4+-N與NO2--N質量和對時間線性擬合的最大斜率。
1.5 分析項目及方法
水樣經0.45μm濾膜過濾后測定相關參數。其中,NH4+-N采用納氏試劑比色法測定,NO2--N采用N-(1-萘基)-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測定,NO3--N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
1.6 宏基因組測序
為考察不同曝氣模式下填料的微生物特性,計劃在階段Ⅰ~Ⅶ分別采集樣品,但是考慮到反應器內填料總量有限,且在間歇曝氣條件下,僅調整曝氣頻率和DO濃度,短期內微生物分布情況變化不大,因此只在階段Ⅰ和階段Ⅶ采集了填料樣品,考察連續曝氣和間歇曝氣對微生物的影響,取樣時間分別為低濃度運行的第5天和第62天,樣品編號分別為S2和S3。另外,在試驗實施前處理高氨氮廢水期間也采集了填料樣品,取樣時間為反應器穩定運行的第353天,樣品編號為S1。每次測定過程都采集了平行雙樣,將反應器內填料全部取出后分為兩組(總計10L,每組5L),混合均勻后,分別從中隨機抽取10個填料作為樣品。
填料樣品采集完畢后,送至上海美吉生物科技醫藥公司進行宏基因組測序。采用E.Z.N.A.?DNAKit(OmegaBiotek,Norcross,GA,U.S.)試劑盒進行樣品DNA抽提。之后,利用1%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DNA的完整性。通過CovarisM220儀器將DNA片段化,篩選約300bp的片段,利用TruSeq?DNASamplePrepKit試劑盒構建PE文庫,產生單鏈DNA片段后采用HiSeq3000/4000PEClusterKit進行橋式PCR,最后通過IlluminaHiSeq4000平臺,采用HiSeq3000/4000SBSKits進行宏基因組測序。
2、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曝氣方式下的處理效果
不同曝氣模式下反應器的脫氮性能和填料功能菌的活性如圖2所示。可以看出,階段Ⅰ采用連續曝氣方式,出水的NO3--N和NH4+-N濃度分別為7.1~10.2和21.3~29.8mg/L,脫氮效率(NRE)的平均值為30.5%。經核算,該階段約有12.7%的NH4+-N被完全硝化,表明NOB沒有被很好地抑制。同時,NH4+-N去除率很低,表明AOB的活性較差。
階段Ⅱ出水NO3--N濃度下降到2.8~4.9mg/L,NH4+-N濃度上升到30.0~35.6mg/L,NRE為29.6%,表明該階段DO不足,NH4+-N轉化率低是制約脫氮的主要因素。與階段Ⅰ相比,該階段SNPR下降了12.82%,SAOR下降了7.89%,意味著間歇曝氣對NOB的抑制作用更強。SAA增加了8.70%是由于系統中的DO濃度較小,這對AnAOB的生長是有利的。
階段Ⅲ將DO提高到0.8~1.0mg/L時,出水NH4+-N濃度下降到20.1~29.1mg/L,NRE提高到40.9%,NO3--N略微增加至4.2~6.4mg/L,SNPR沒有明顯變化(每次測定活性時,所取填料不能保證完全相同,當兩階段填料活性相差較小時,測算出的SNPR差異可能無法體現)??梢?,在45min/45min的間歇曝氣模式下,DO濃度為0.8~1.0mg/L比較合適。階段Ⅳ將曝氣時間縮短至20min,為保持NH4+-N的轉化率,增加了曝氣量,將曝氣結束時的DO濃度提高至1.0~1.3mg/L。結果表明,SAOR增加了7.06%,SNPR增加了13.07%,表明對NOB的抑制沒有得到緩解。但是由于NH4+-N轉換率的增加,NRE上升到49.3%。
階段Ⅴ和階段Ⅵ延長非曝氣時間至60min,考察是否能改善對NOB的抑制。但與階段Ⅳ相比,階段Ⅴ的SNPR和出水NO3--N濃度沒有明顯變化,說明延長曝氣時間沒有效果。另外,階段Ⅴ的NRE降至33.9%,SAOR也下降了6.37%。因此,階段Ⅵ將DO增加至1.3~1.5mg/L。然而,系統脫氮效果發生了進一步的惡化,平均出水NH4+-N和NO3--N分別增加到22.3~26.9和22.6~30.4mg/L。SNPR從33.1mg/(mg·h)迅速增加到127.3mg/(mg·h),與階段Ⅴ相比,該階段SAOR沒有明顯變化,SAA從107.2mg/(mg·h)下降到57.6mg/(mg·h)。這可能是由于該階段高濃度的DO滲透到生物膜的內部,對AnAOB產生了較強的抑制作用,由于AnAOB與NOB競爭NO2--N,當AnAOB被抑制時,NOB的活性得到較大提高。
階段Ⅴ和階段Ⅵ的數據表明,將非曝氣時間從45min延長到60min是不可取的,曝氣階段結束時的DO不應超過1.3~1.5mg/L。階段Ⅶ非曝氣時間減少到20min,DO降低到1.0~1.3mg/L。與階段Ⅳ相比,階段Ⅶ的NH4+-N轉化率明顯提高,NH4+-N和NO3--N的出水濃度分別下降到0.2~10.1和8.2~9.6mg/L,NRE為76.7%。第Ⅶ階段的細菌活性表明,調整溶解氧以后,SNPR立即下降到32.7mg/(mg·h),表明NOB恢復到被抑制狀態。該階段的SAOR達到142.3mg/(mg·h),高于其他階段的水平。階段Ⅶ的脫氮效果較好,在該試驗條件下,采用20min曝氣/20min非曝氣的間歇性曝氣模式,DO濃度為1.0~1.3mg/L最合適。
試驗期間,除了在階段Ⅵ系統發生崩潰外,其他各階段SAA和SNPR的變化并不明顯。有研究指出,在高頻率開/關曝氣的環境中,具有更快的氨氧化率的AOB菌可以被保留,NOB可以更有效地被抑制。本研究中,階段Ⅶ的開/關曝氣頻率實際上高于階段Ⅱ和階段Ⅲ,而階段Ⅶ的SNPR值高于階段Ⅱ和階段Ⅲ,這主要是受階段Ⅵ發生崩潰的影響,NOB仍然保持一定的活性。階段Ⅶ與其他階段的主要不同表現是SAOR的數值較高。在階段Ⅰ~Ⅴ,SAA>SAOR>SNPR。然而,階段Ⅶ中SAOR>SAA>SNPR。這可能是由于該階段具有較快氨氧化速率的AOB比AnAOB更有競爭力。在生物膜系統中,由于擴散阻力的原因,保持高氨氮轉化率至關重要。可見,合理的間歇性曝氣模式可提高氨氮和總氮的去除率,同時抑制NOB。
2.2 間歇曝氣周期內氮素的變化
利用階段Ⅲ和階段Ⅶ分析曝氣/非曝氣時間的影響,一個曝氣/非曝氣周期內DO和出水氮素的情況如圖3所示??梢钥闯?,整個周期內反應器的DO濃度不斷變化,階段Ⅲ和階段Ⅶ中,DO濃度超過0.5mg/L的時間分別為47min和22min,均占整個周期約一半的時長。在不同的DO濃度和間歇曝氣模式下,雖然反應器為連續進水狀態,但由于一個曝氣/非曝氣周期的時間相對于系統的HRT來說較小,所以曝氣和非曝氣時段出水氮素濃度整體上變化不大。另外,NH4+-N濃度在曝氣階段出現小幅度下降,在非曝氣階段又略微回升,NO3--N和NO2--N濃度與NH4+-N濃度的變化規律相反。與階段Ⅲ相比,階段Ⅶ出水氮素濃度的變化幅度更小。
污水處理過程中,硝化系統中的NOB通常是Nitrobacter和Nitrospira,由于Nitrobacter更適合在NO2--N濃度較高的環境中生存,所以低氨氮廢水中的NOB主要是Nitrospira。在有傳質阻力的條件下,Nitrospira的基質半飽和常數是0.9~1.1mg/L。從階段Ⅲ和階段Ⅶ中NO2--N濃度情況可以看出,與NH4+-N濃度相比,雖然兩個階段中NO2--N濃度均非常低,但是階段Ⅲ中曝氣后NO2--N濃度達0.94~1.16mg/L,與NOB的半飽和常數較接近,而在階段Ⅶ中曝氣后NO2--N濃度為0.52~0.63mg/L,階段Ⅲ中較高的NO2--N濃度促進了NOB(特別是Nitrospira這類貧營養微生物)的生長。從階段Ⅲ還可以看出,非曝氣階段開始后,15min內NO2--N濃度下降較為明顯,之后幾乎不再繼續下降,表明大部分氮的轉化在15min內完成,因此設定過長的非曝氣時間對NOB的抑制作用不大,相反會降低NH4+-N的轉化率,降低AOB活性。事實上,在其他條件下,曝氣結束時保持系統NOB抑制狀態的NO2--N濃度是不同的。例如,Wang等人的研究表明,NO2--N濃度約為0.3mg/L,可能是由于在20~23℃的較低溫度條件下硝化菌的半飽和常數較低。
2.3 菌群結構的特征
系統中門和屬水平的微生物豐度如圖4所示。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浮霉菌門Planctomycetes、綠彎菌門Chloroflexi、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以及Ignavibacteriae是3個樣品中相對豐度較高的菌門。脫氮細菌主要為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浮霉菌門Planctomycetes和硝化螺旋菌門Nitrospirae。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在3個樣品中的豐度分別為38.76%、24.11%、24.77%,樣品1的豐度明顯高于樣品2和3;硝化螺旋菌門Nitrospirae在3個樣品中的豐度分別為1.16%、2.41%和2.03%,S2的豐度最高;浮霉菌門Planctomycetes在3個樣品中的豐度分別為23.65%、25.56%和25.74%,差異較小。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是厭氧系統的常見菌群,幾乎涵蓋硝化菌中的所有AOB、NOB和異養反硝化菌(HDB),硝化螺旋菌門Nitrospirae是一類NOB菌群,浮霉菌門則是AnAOB所在的菌門。3個樣品脫氮菌群的豐度數據表明,在高氨氮濃度情況下,AOB和HDB的生長較好,NOB得到了有效控制;在低濃度條件下,NOB被抑制的程度有所減弱,但是整體上仍得到了控制。
屬水平上檢測出的硝化菌主要包括g_Nitrospira和g_Nitrosomonas,前者為NOB菌屬,后者為AOB菌屬。g_Nitrospira在S1、S2、S3中的豐度分別為0.76%、2.94%和1.02%??梢钥闯?,S1和S3中NOB被抑制得較為徹底。g_Nitrosomonas在S1、S2、S3中的豐度分別為13.06%、5.36%和4.49%,S2和S3差別不大。選擇厭氧氨氧化菌所在的Planctomycetes門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其中的Candidatus_Brocadia、Candidatus_Jettenia、Candidatus_Kuenenia、Candidatus_Scalindua屬是具有厭氧氨氧化功能菌屬。Candidatus_Brocadia在3個樣品中的豐度水平沒有顯著差別;Candidatus_Jettenia在S1、S2、S3中的豐度分別為3.96%、0.79%和0.50%,并且在S1中的豐度最高;Candidatus_Kuenenia在S1、S2、S3中的豐度分別為15.76%、20.51%和21.53%,并且在樣品1中的豐度最低。有研究表明,與其他厭氧氨氧化菌屬相比,Candidatus_Kuenenia能在低基質環境中保持較高的活性,而Candidatus_Jettenia適于在高濃度氨氮的環境中生長,與上述結論一致。本研究結果表明,Candidatus_Kuenenia更適合處理低濃度廢水。
3、結論
①連續流懸浮載體CANON反應器采用間歇曝氣,可以實現中溫條件下低氨氮廢水的自養脫氮。當進水氨氮濃度為40~50mg/L、溫度為(30.1±2.2)℃時,最優的曝氣模式是:曝氣和非曝氣時間均為20min,曝氣末期DO為1.0~1.3mg/L。間歇曝氣能通過增加AOB活性而抑制NOB,從而提高系統的TN去除率,間歇曝氣時NOB所在的g_Nitrospira菌屬被抑制得較為徹底。
②本試驗僅考察了較短時間內CANON反應器處理低氨氮廢水的運行情況,旨在尋找最佳的曝氣模式。雖然試驗期間的60d內NOB基本處于被抑制狀態,但是由于運行期間并未控制出水氨氮濃度,長期運行后AOB缺乏底物,在與NOB的競爭中容易被淘汰,因而可能出現系統整體崩潰的風險,需對其進行長期跟蹤研究。
廣東建樹環??萍加邢薰臼且患覍I從事工業廢水處理、工業廢氣處理和環境修復的環保設備研發與銷售服務的企業。為工業企業和市政工程等項目提供工業廢水處理、工業廢氣處理、有機廢氣VOCs處理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從“工程設計”、“工程承包”、“設備采購”、“安裝調試”、“耗材銷售”、“運營管理”、“環評辦理”等環節提供專業的差異化服務,聯系電話:135 5665 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