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問:厭氧消化產生的甲烷不知如何處置?如何利用?
答:可利用的途徑很多,如作燃料、發電等,但如利用的話安全方面的要求很高,投資費用也高,所以國內外一般都燃燒后排放,如AF、IC等厭氧處理裝置產生的甲烷都用火炬自動點火燃燒。還可用于沼氣鼓風機,這是很好的利用途徑,這類鼓風機可分別以電和沼氣作動力。
2.問:本工藝采用淹沒式生物膜??紤]到外加碳源要增加勞動量,也不經濟,降低溶解氧,氨氮效果去除也還好,出水硝酸鹽11mg/L,但是亞硝酸鹽很高。請教:在C/N較低的情況下能否提高脫氮效果?
答:可采用短程反硝化,因為短程反硝化是直接將亞硝酸氮反硝化為氮氣,可大大節省能耗,只是因為亞硝酸氮是不穩定的,很難積累,既然出水亞硝酸氮這樣高為何不試試呢?如果能實現,要外加碳源也是很合算的。
3.問:養豬廢水,進水:COD1500,氨氮500,TP60,堿度3000,硝氮與亞硝氮儀器檢不出,肯定值很低。出水:氨氮120,COD700,但是硝氮高達1200,亞硝氮250。SRT:1天請問這種情況正常嗎?這么高的硝氮那來的?如何解釋?
答:如果數據測定正確的話,只有一個解釋,即總氮大大高于氨氮的情況下,含氮有機物不斷氨化,氨氮不斷硝化,而此時處理系統都處于好氧條件下,硝酸氮不能反硝化而大量積累,此情況下如果處理時間增加,出水氨氮可下降,出水硝氮還會增加。
4.問:我調試一食品廢水,UASB產生顆粒污泥前,原水COD2000-3000,出水一直750左右。這段時間大約50天。這段時間跑少量絮泥。之后廢水濃度達到4000-5000,減少了處理水量,一直保持出水小于1000。之后開始加大處理量。跑泥更嚴重了,產泥量很大,三相分離器也不好。達到設計處理量一半時,公司要求我快速提高水量,因好氧較大。加快水量過程中,產氣量不斷減少,出水1100-1500。于十五天后接近設計流量,但與甲方合作不好,未能取樣驗收。之后甲方產量減少,但水質濃度變化大3000-5500,調小流量后,產氣量開始略增,但顆粒污泥隨水大量流出,非氣泡帶出為主,即使不進水,也會有較大量污泥飄起,始終不下沉。這種現象已有十余天了,請問是怎么回事?
答:可能是負荷太大,使酸性發酵過程延長,造成堿性發酵過程不完全。對于進水負荷不穩定的處理裝置,污水最好預酸化后再進UASB裝置,這樣才能提高pH,更好地保證處理效果。
5.問:我在做糖蜜酒精廢液的UASB厭氧生化處理實驗,目前進水濃度30000~50000mg/L,去除率55~60%,負荷20KG,其中遇到很多困難,主要是硫酸根影響,接種污泥(非顆粒泥)流失嚴重,可生化性差。我想原因主要是酸化階段不好而造成的,不知是否是這樣?
答:提二個意見供參考:(1)酸化時間不宜長,以免pH過低影響后續生化處理;(2)培養顆粒污泥時,可在接種污泥中加適量活性炭或PAM,這樣有利于顆粒污泥形成。因不了解具體情況僅供參考
6.問:反硝化聚磷菌(DPB)同步除磷脫氮工藝運行管理中要注意哪些事項?
答:運行管理要求很多的,如厭氧池不能有氧,但如何控制呢?好氧區氧不足會影響硝化和聚磷,氧太高會使厭氧區產生微氧環境,影響釋磷,有時好氧區溶氧不高,厭氧區也可能有微氧,這與好氧區的溶氧高低外,還與污沉淀池的停留時間、缺氧程度等因素有關。此外,還要做到按工藝要求及時排泥,磷的最終去除出路是通過剩余污泥排放的,如不及時排放,會在系統內周而復始地進行聚磷和釋磷的循環。
7.問:我這邊有一企業準備將處理過的污水進行回用,處理工藝是:調節池-厭氧池-好氧池-一沉池-氣浮池-排污口,其中在一沉池中加入硫酸亞鐵和石灰,氣浮池中加入氯化鋁和聚丙烯酰胺,出水水質的鐵離子很高,不知道有沒有什么好的辦法能夠將其含量降低,成本當然也不能太高?
答:不要用氣浮,可將好氧處理后的水加石灰,調整至pH為8左右,再加PAM,并控制好攪拌等絮凝條件,這樣可提高鐵離子的去除率,可試試看。
8.問:BOD與COD的關系中是否COD大于BOD,COD-BOD約等于不可生化有機物
答:這樣說不確切,因為COD=COD(B)+COD(NB),前者是可生化性部分,后者是不可生化部分。而微生物在20度情況下完成碳化過程約需20天(也即BOD20與CODB接近)。
9.問:某縣城,約20萬人口,預建一城市污水處理廠,規模2萬噸/日,由于政府資金有限,建設費用想控制在1500萬左右,選用哪種工藝比較合適?
答:建議用納米硅藻精土法處理,本法特別適用城市污水處理,產生的污泥可做保溫材料,投資少、運行成本僅傳統法的一半。納米硅藻精土與一般硅藻土的區別在于通過特殊處理有很強的電中和作用,比表面積也大大提高。
10.問:本污水處理場是制漿造紙廢水處理,使用的是完全混合法,最近污泥出現了SV下降到5-6的現象,污泥中只有鐘蟲、輪蟲,處理效果一般。最近一段時間F/M在0.3左右,溫度較高,曝氣池的溫度在37-39度,請問是不是污泥中毒?還是其他原因?
答:F/M不算太低,從生物相看不象中毒,因為鐘蟲對有毒物質是很敏感的??赡苁撬疁馗叩脑?,一般來說,水溫超過38度對好氧微生物的活動會有些影響。
11.問:我現在正調試SBR,處理屠宰場廢水,這幾天沉淀后上清液中總是有細小的泥粒懸浮,不能沉淀,導致出水COD、SS不能達標,水溫在35-37度左右,是不是溫度太高導致的?應該怎么辦?
答:污泥已有老化跡象,這樣的溫度對微生物活動有些影響,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是曝氣時間過長,要減少曝氣時間(如間斷曝氣),還需排泥。減少曝氣時間就是減少反應階段的時間,由于一個運行周期時間是固定的,閑置階段時間可相應增加,進水階段如采用不限止曝氣,則改為限止曝氣。
12.問:含丙烯腈的廢水,加PAC和PAM,再經生化,氨氮含量最高217mg/L。分析可能是丙烯腈轉化為丙烯酸再轉化成氨氮,可能酰胺也增加氨氮,沒有理論和實驗數據基礎,是否能解釋?
答:這種情況很正常的,是氨化的原因,這類廢水需要很長的處理時間,出水氨氮這樣高說明丙烯腈的氨化過程尚未完成,要使氨氮達標,還需增加生化反應時間。
13.問:請問三座氧化溝兩座二沉池污泥如何回流?兩座二沉池設了一個污泥泵房,怎么才能將回流污泥均勻地分到三座氧化溝?
答:污泥泵前設集泥池,回流污泥經泵提升后經一根回流污泥總管輸送至氧化溝前,再分三根支管進入各氧化溝。
14.問:現有高濃度廢水(BOD值約6000),請問:用活性污泥法處理時(SBR法)為滿足污泥負荷要求MLSS值取非常大的值(如20000)合適不合適?會出現何種問題?又有什么更好的方式避免出現的問題?
答:這樣高的濃度不宜直接用好氧法處理,應該在好氧處理前先用厭氧處理。無論SBR法或其它活性污泥法,MLSS應該根據F/M值來控制,并受限于沉淀時間和供氧能力等因素。
15.問:本人在做水產加工廢水方案,用UASB,水質如下:Q=200t/d,COD=3000,BOD=1000,SS=300,總氮=200,氨氮=20。污水排海標準:出水要求COD<300,BOD<150,SS<200,總氮<40,氨氮<25。
請教以下水質情況:(1)在BOD<150以后不降低BOD,以節省工程投資,是否能去除總氮?(2)UASB中是否對氮元素的反應終點是NH4+和NH3?
答:UASB對氮的轉化主要是有機氮的氨化作用,故在UASB后還要繼續氨化、硝化和反硝化,建議在UASB后采用A2/0接觸氧化法。
16.問:養豬廢水COD:10000,氨氮400,經厭氧+SBR出水COD:150,氨氮150,300方/天,穩定塘15畝,可蓄水1-1.5米深,請問穩定塘如何設計,6月初種何植物,出水能否達一級?
答:可采用二級穩定塘,第一級曝氣塘,第二級靜止塘。曝氣塘可安裝少量浮動曝氣機(與養魚塘的一樣),一般不常曝氣,靜止塘內可繁殖水葫蘆等水生植物。
17.問:本人現在正在試驗一化工污水的處理,主要處理難度是:可生化性差;易變色(比起染料廢水變色的程度更嚴重);且該廢水具有很強的腐蝕性,其PH值約2左右;生化后的COD時高時低,主要的污染物也是帶苯環的物質。應該用什么樣的工藝?
答:需預處理后再生化處理,預處理可用電解、快離子去除法或酸化法。
18.問:本廠是大型城市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規模為30萬噸,采用改良氧化溝工藝,最近二沉池特別容易跑泥,而氧化溝MLSS一直穩定在4000-5000mg/L,為什么會這樣?
答:可能是污泥自身氧化造成部分污泥解絮造成的,如是這樣,應該增加排泥量,減少曝氣量。
19.問:有一污水廠,采用的是普通曝氣池,穿孔管曝氣,污水量已超過了設計水量,需要提高處理能力。請教在不改變曝氣池容積的前提下,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提高曝氣池處理能力?
答:以下措施供參考:(1)池內設置纖維填料,采用生物接觸氧化法;(2)將穿孔管改用微孔曝氣軟管,氧的利用率可提高數倍。這樣曝氣池容積負荷可提高一倍以上。
20.問:曝氣池的污泥越來越少,進水COD約100~200mg/L,污泥難生長,沒投用的池死泥多,怎么辦好呢?
答:可采用間斷曝氣法,適量排一些污泥,雖然污泥量很少,如不排泥會更少。
21.問:接觸氧化法處理廢水,要求進水BOD不能太高,水解酸化后再接觸氧化能保證接觸氧化池的進水BOD要求嗎?如果不能,該怎么辦?
答:水解酸化去除COD很有限,主要是為了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如接觸氧化池的進水BOD太高,可采用厭氧工藝或其它方法進行前處理。
22.問:如何確定接觸氧化曝氣池內微生物的量?傳統的活性污泥法,可以用污泥濃度(MLSS)來表示,直觀的可用污泥沉降比(SV30)來表示。接觸氧化曝氣池內微生物的量應該怎樣直觀表示,有人說觀察生物膜的厚度,厚度是怎么個標準?
答:接觸氧化池生物膜的量不可能也沒必要測定,填料上膜太厚,比表面積就小,單位體積內有活性的生物膜量就少,膜太少也不好。在實際運行中控制好生物的厚度是運行管理中的關鍵之一,膜太厚就要加大氣量或沖刷。由于生物膜都安裝在池內水面下,所以最好在池邊上按裝可取上來的觀察填料,生物膜的厚度以剛覆蓋住填料為最佳。
23.問:有的A/O工藝中,A段為厭氧段,為什么還要空氣管曝氣呢?
答:采用空氣管曝氣,既可厭氧運行,也可缺氧或好氧運行,同時可在攪拌效果不好時用曝氣管來輔助攪拌,防止污泥沉降,雖然A段應該是缺氧的,但適量曝氣(DO<0.5mg/L)沒問題的。
24.問:在厭氧+好氧工藝處理過程中,如厭氧處理后還含有大量的硫,如何才能把它去除掉呢?
答:如果厭氧后還有大量硫化氫,就說明厭氧反應不完全,要控制好反應條件。
25.問:我們設計的二沉池是奧貝爾氧化溝后的沉淀池,氧化溝回流污泥濃度要求8g/L,怕中進周出的回流污泥濃度達不到,因此專家建議采用周進周出,生產廠介紹此工藝用單管吸泥機,回流污泥濃度可達到8-12g/L,對嗎?
答:要慎用,污泥沉降性能差的裝置更不宜用周進周出沉淀池,單管吸泥機更不適合。
26.問:我做的100噸中試項目,近期氨氮去除效果不好,目前觀察的情況看:供氧應該還可以、堿度充足、生物活性尚可且無明顯毒性、污水悶曝還是不行,是否可以認為負荷不成問題?有機氮的氨化和硝化,是不是同時進行,其中氨化要稍微領先于硝化?有沒有其它影響硝化的因素?
答:含氮有機物的氨化過程先于硝化過程,而慢于有機物的碳化過程,但快于氨氮的硝化過程。硝化只能在低有機負荷時才能發生。雖然不能說氨化過程完成后才能開始硝化過程,但可以認為在硝化過程的前期氨化過程還會發生,在某段時間內二個過程會共存。有的裝置進水中氨氮很低,總氮很高,經生化處理后,出水氨氮高于進水,說明該裝置不僅沒有足夠的硝化反應的時間,連氨化過程也不一定完成。從你說的情況來看負荷應該沒問題,還要確認營養比是否滿足,如:磷是否缺等。
27.問:我們正在做一個果汁廢水處理,用的是UASB+接觸氧化工藝。COD在8000左右,BOD在4000左右,pH波動很大,在9-13左右,有時會出現5左右的pH,來水量1200,水量不穩定,請問調試要注意那些情況?
答:這類水的水質水量調節很重要,調節池容量要足夠大,才能使處理裝置穩定運行。
28.問:煉油廠(液化氣,直餾柴油,催裂化汽油)堿洗廢堿液,水量大概4KL/HR,COD約40000,用什么方法預處理?
答:預處理建議:因為堿液中難免含些油,要設一座帶有潷油功能的廢堿液調節儲罐,然后中和廢堿液。一般廢堿液還有含高濃度硫化物,可用空氣或其它氧化法處理(在中和工序前面)。
29.問幾個問題:潷油功能的廢堿液調節儲罐怎么操作?靠重力分離嗎?若乳化嚴重怎辦?污水冷卻塔近期因塔管堵塞,開旁路后水溫可高達44.7,雖說可加快反應速率,但也接近中溫微生物的頂限,(THH設在45C)不得已只好將進水管中溫度最高的支流切出系統;活性污泥法對進水中甲醇含量有什么限制嗎?因為甲醇儲罐有問題需清理,又擔心沖擊生化出理場。查過一些資料,有的說它可生化性極高,有的卻說太高會有毒性,不知對嗎?
答:三個問題回答如下:(1)嚴格說廢堿液如有油應該先進行汽油洗滌的,堿液儲罐也要有潷油功能,簡單的辦法是在罐上部和中部間不同高度設放油管,并安裝閥門,這樣就可在不同液位潷油了。(2)這樣的溫度會嚴重影響生化處理效果的(除非是厭氧法),要有降溫措施。(3)甲醇雖然可生化性好,但濃度太高也不行,除非是厭氧法。
30.問:我們廠采用的是改良的SBR,所謂改良就是實現了連續進水,只是將反應池用擋墻分為兩步分,一個所謂的預反應區與主反應池,擋墻下部有個2平方米的空洞相連,沒有污泥回流,預反應區與主反應池完全一樣,預反應區長3.5米,主反應池長36米,池深4.7米,池寬12.5米,潷水高度為1.3米,進水主要是生活污水COD400BOD180總氮80總磷8,每天進水10000立方米,現在兩個反應池運行!請教污泥濃度控制在多少合適?采用的是曝氣軟管曝氣,可能是曝氣管不太好,反應池只是兩頭曝氣中間不曝氣!運行半年了,出水還不達標,COD總在80左右,污泥濃度在6000左右。四個小時一周期,兩小時曝氣,1小時靜沉,1小時潷水!請高手指點!曝氣時溶解氧為2!
答:根據你說的應該是ICEAS工藝。建議你們檢查一下曝氣軟管前輸氣管中是否安裝氣包,輸氣管系統是否設置排氣管(也稱排污管),因為這些都與你說的曝氣管二頭有氣中間沒氣的情況有關。至于MLSS高這只是一方面原因,還有曝氣時間等因素?!?/p>
廣東建樹環??萍加邢薰臼且患覍I從事工業廢水處理、工業廢氣處理和環境修復的環保設備研發與銷售服務的企業。為工業企業和市政工程等項目提供工業廢水處理、工業廢氣處理、有機廢氣VOCs處理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從“工程設計”、“工程承包”、“設備采購”、“安裝調試”、“耗材銷售”、“運營管理”、“環評辦理”等環節提供專業的差異化服務,聯系電話:135 5665 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