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起實施的環境保護稅是我國首部綠色稅種。過去由環保部門征收排污費,現在改為由稅務部門征收環保稅。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隨著企業加大節能減排力度,調整產業結構,推進供給轉型升級,就能夠減少稅收成本,最終實現企業和社會的共贏。
開征至今已歷時一年,我國第一個體現“綠色稅制”的環保稅,實施成效如何?
在過去一年里,環境保護稅征管運行有序順暢,綠色稅制促進綠色發展的效應開始顯現——國家稅務總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全國累計申報稅額超過216.97億元,其中減免稅額近68.4億元。此前征收排污費是部門規定,而收稅則上升至國家法律高度。其實施也意味著推行多年的排污收費制度將徹底轉換為環保稅制。
由于環保稅基本由排污費制度平移而來,環保稅收入延續了原排污費特點。環境保護稅基于“稅負平移”原則,將實現排污收費向環保征稅制度的轉換。不同的是,環保稅法實施條例細化了征稅對象、計稅依據、稅收減免、征收管理有關規定,進一步明確了界限。對直接向環境排放污染物的行為征稅,覆蓋了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等4類主要污染物、近167種主要污染因子。針對同一污染危害程度的污染因子按照排放量征稅,排放越多,征稅越多。
同時,按照不同危害程度的污染因子設置差別化的污染當量值,實現對高危害污染因子多征稅。這些稅收,60%以上的比例集中于重點排污企業。從行業看,收入集中于鋼鐵、火電、水泥、石油和化工等行業。而從應稅污染物類型看,2018年前三季度對大氣污染物征稅占比超過88.7%,水污染物征稅占比6.9%左右,固體廢物和噪聲征稅占比則接近2.9%。
有業內人士預測,2018年度全國環保稅實際征稅總額將超過200億元,且三年內會保持持續增長態勢。原來由排污費安排的支出納入同級財政預算,按照力度不減的原則予以充分保障。但是,環保稅的環保意義和社會效益,遠遠大于增加財政收入的意義。換言之,著重于從“錢袋子”著手的環保稅有利于實現中國對重點污染物的減排目標,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和發展方式轉變。僅在2018年上半年,通過落實對綜合利用固體廢物納稅人免稅政策,就促進了1000多萬噸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
“多排多征、少排少征、不排不征”的原則,讓環保稅發揮了重要的激勵作用。通過發揮環保稅的正向激勵機制作用,環保稅促進治污減排的導向效果初步顯現。在超標排污企業面臨稅收損失的同時,積極加強排污治理,實現達標排放的企業享受到稅收紅利。通過對城鄉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場所實行達標排放免稅政策,促進企業由過去直接向環境排放水污染物改為入城市管網排放,提高污水集中處理效率。享受達標排放免稅優惠的城鄉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累計免稅超過28.4億元,占減免稅總額的38.7%。
但從稅收政策的執行,到納稅申報的操作,以及后期的監控管理,都面臨著全新的挑戰。對于環保稅而言,在下一階段深化稅制改革中仍有不少“成長的煩惱”需要面對。企業在過去繳納排污費時,不涉及行政處罰,但在繳納環保稅時,就有了稅收征管法和刑法的約束。而在更多的業界人士看來,費改稅之后,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排放數據的真實性,必須要有準確的污染物排放量監測信息,方便環境部門和稅務部門銜接,識別異常申報。
“2019年環保力度應該會更嚴,環保滯后特別是有污染問題的企業,都很難扛的住?!睒I界資深人士坦言。而即將開始的一系列環保管理體制改革,將進一步嚴格長效管護制度,未來環境治理領域仍將持續高景氣。環保稅則將會出現更多的差別化,在單個企業的繳納環保稅方面,排放高和排放低的企業將會存在較大差別,這也增加企業減排動力。既可倒逼環境監測數據更加真實,亦可倒逼企業不斷改進技術設備,實現綠色轉型。
廣東建樹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工業廢水處理、工業廢氣處理和環境修復的環保設備研發與銷售服務的企業。為工業企業和市政工程等項目提供工業廢水處理、工業廢氣處理、有機廢氣VOCs處理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從“工程設計”、“工程承包”、“設備采購”、“安裝調試”、“耗材銷售”、“運營管理”、“環評辦理”等環節提供專業的差異化服務,聯系電話:135 5665 1700。